module_device_tableMODULE_DEVICE_TABLE作用
Linux驱动开发:为什么教程都不讲MODULE_DEVICE_TABLE的作用
1、MODULE_DEVICE_TABLE体现了Linux内核在动态驱动管理方面的精巧设计。通过这种机制,Linux内核能够实现高效的驱动加载与卸载,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。综上所述,MODULE_DEVICE_TABLE在Linux驱动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但由于其涉及内核较深层次的设计和实现,可能在一些基础教程中未得到充分介绍。
2、首先,让我们揭示它的内核实现。MODULE_DEVICE_TABLE宏定义在linux内核的头部文件中。展开该宏后,代码生成了一个特定的符号表,其中包含了类型(type)和驱动名称(name),为内核编译时分离出这部分符号提供了便利。当内核运行时,用户通过类型和设备表中的名称动态加载驱动。
3、简单来说,MODULE_DEVICE_TABLE用于实现动态驱动加载,简化了驱动管理和热插拔操作。
4、这个函数的主要功能是 注册设备表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将其中用到的设备表注册到内核,虽然不注册也可以工作,但是注册可以将我们表加入到相关文件中,便于内核管理设备。
电脑异常关机问题
电源老化或损坏,以及电源功率不足以支持当前硬件配置,都可能导致电脑异常关机。解决办法:检查电源是否稳定,若电源老化或功率不足,需更换更大功率的电源。显卡或显卡风扇故障:显卡过热或故障也可能导致电脑异常关机。解决办法:同样使用测试软件检查显卡温度,并观察显卡风扇是否运转正常。若有问题,需更换显卡或显卡风扇。
最后,建议定期安装系统更新,以修复可能存在的bug,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通过上述方法,用户可以有效地解决Windows异常关机的问题,保障电脑的正常运行。
某些新安装的软件可能与系统不兼容,导致关机异常。用户可以卸载最近安装的软件,观察问题是否解决。1重置电源管理设置 重置电源管理设置可以恢复默认配置,解决一些因设置错误导致的关机异常问题。1运行系统故障排查工具 Windows系统提供了一些故障排查工具,用户可以运行这些工具来诊断和解决关机异常问题。
软件冲突或操作系统错误也可能是原因之一。不稳定的驱动程序、恶意软件、系统文件损坏等都可能导致电脑异常关机。可以尝试更新或回滚驱动程序、运行系统扫描和恶意软件检查来解决问题。 其他因素: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电脑无故关机,比如BIOS设置不当、主板问题等。
电脑关机显示错误信息,无法正常关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:电脑硬件原因:主板BIOS问题:主板BIOS不能很好支持ACPI,建议升级主板的BIOS。电源质量问题:电源质量不好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关机,建议更换质量好的电源。
遇到电脑异常关机或蓝屏问题时,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解决:重启电脑:首先尝试简单地重启电脑,这可以解决一些临时的软件冲突或系统错误。进入安全模式:如果问题依然存在,尝试进入安全模式。在安全模式下,系统只加载最基本的驱动程序和服务,这有助于排查是否由某个软件或驱动程序引起的问题。
MODULE_DEVICE_TABLE
首先,让我们揭示它的内核实现。MODULE_DEVICE_TABLE宏定义在linux内核的头部文件中。展开该宏后,代码生成了一个特定的符号表,其中包含了类型(type)和驱动名称(name),为内核编译时分离出这部分符号提供了便利。当内核运行时,用户通过类型和设备表中的名称动态加载驱动。
MODULE_DEVICE_TABLE在Linux驱动开发中主要用于定义设备表,以便内核高效管理和动态加载驱动,许多教程对其避而不谈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涉及Linux内核较深层次的设计和实现。以下是关于MODULE_DEVICE_TABLE作用的详细解释:宏定义与符号表生成:MODULE_DEVICE_TABLE宏定义在Linux内核的头部文件中。
让我们揭开这个宏的神秘面纱。首先,通过查阅代码,我们可以发现MODULE_DEVICE_TABLE宏位于/linux/include/linux/module.h文件中。展开宏后,它生成了一个名为_mod_type__name_device_table的符号表。这个表将类型(type)与驱动名称(name)关联起来,这些关联信息在内核编译时被单独放入一个区域。
描述:USB驱动程序的ID表,用于支持热插拔,需要导出与MODULE_DEVICE_TABLE关联。此表必须设置,否则驱动程序的探查函数不会被调用。@dynids:描述:内部用于持有此驱动程序动态添加的设备ID列表。@drvwrap:描述:包含驱动模型核心结构的包装器。
在@id_table字段中,USB驱动程序使用ID表支持热插拔。需要导出与MODULE_DEVICE_TABLE(usb,...)。必须设置或您的驱动程序的探查函数永远不会被调用。在@dynids字段中,内部用于持有此驱动程序动态添加的设备ID列表。在@drvwrap字段中,包含驱动模型核心结构的包装器。
Linux系统开机时启动内核步骤是什么?
Linux内核分析-启动顺序、运行级别及开机启动启动顺序当我们经过BIOS引导,并选择了Linux作为准备引导的操作系统后,接下来的执行顺序如下:加载并执行内核:第一个被加载的就是内核,内核在内存中解压缩后开始运行。/sbin/init进程:init进程是第一个被启动的非内核进程,其进程编号PID总是1。
编语言代码boot/Setup.S。Setup部分首先设置一些系统的硬件设备,然后将核心从 0x10000处移至0x1000处。这时系统转入保护模式,开始执行位于0x1000处的代码。接下来是内核的解压缩。0x1000处的代码来自于文件Boot/head.S,它用来初始化寄 存器和调用decompress_kernel( )程序。
Linux启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关键组件和步骤:BootLoader:作用: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启动的关键组件,负责加载内核文件和设备树文件等,为后续内核运行提供基础环境。过程:它需完成读取、解压、编译和设置参数等一系列步骤,以确保内核的顺利启动。Kernel:作用: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,负责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。
这个过程其实很复杂,每一步都可能拆分成早期初始化、配置、后期初始化等多个子步骤,散布在庞大的函数中,中间还夹杂着无数细节。但总的来说,从“Starting kernel...”到用户空间的整个启动过程,是一个有序且复杂的初始化过程,涉及硬件识别、内存管理、中断系统启用、驱动注册等多个关键步骤。
usb_driver成员变量
1、struct usb_driver结构体中的成员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:name:描述:驱动程序名称,要求与其他USB驱动程序唯一,通常与模块名称相同,用于标识驱动程序的独特身份。@probe:描述:探查方法,用于检查驱动程序是否愿意管理特定设备上的接口。
2、结构体struct usb_driver用于识别USB接口驱动程序与usbcore之间的关联。其中,@name字段要求驱动程序名称应与其他USB驱动程序唯一,并通常与模块名称相同。用于标识驱动程序的独特身份。在@probe方法中,通过调用以检查驱动程序是否愿意管理特定设备上的接口。
3、鼠标驱动程序代码主要包括定义usb_driver结构体,并实现其成员函数,如probe、disconnect等。结构体定义与全局变量:驱动程序中需要定义一些全局变量,如input_dev结构体指针(用于表示输入设备)、USB数据缓冲区以及URB(USB请求块)结构体指针等。